按照国家医保局的时间表,今年下半年将有全面第八批药品集采落地、第四批高值耗材集采以及首次中药国家集采等改革,我国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国家医保局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扩面提质,国家层面今年已经开展了第八批药品集采,还将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主要是针对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适时还将开展新批次的药品集采。
【资料图】
开弓没有回头箭。从2019年我国在“4+7”城市启动带量采购改革以来,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我国医药带量采购已经走向了常态化和制度化,国家组织集采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与此同时,采购规则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价格降幅预期、中选企业数量、中选比例逐步趋于成熟稳定。
近日,国家医保局负责人赴新疆、河南、贵州、浙江、江苏等省份调研挂网药品价格和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要求地方坚定不移扩大药品耗材集采覆盖面,狠抓集采落地执行质量,不折不扣完成既定任务目标,充分释放集采改革红利。
高值耗材集采的新方向
迄今为止,国家已组织开展了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骨科脊柱三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同时也开展了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即将启动的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确定为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第一财经表示,全国耗材集采优先选择用量大和价格高的产品,人工晶体和骨科都符合这两点要求,而且此前地方已经对这两类产品开展过了集采。
下一步国家集采会进一步压低相关产品价格。这两类产品集采的难点与之前的骨科关节相似,没有像药品一样的一致性评价,集采只能采用分组的模式。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两种耗材都属于临床用量比较大,占用医保费用较高的耗材,国内也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形成了充分竞争,可以通过集采降低价格。这两种产品都有相当多种规格型号,并且不同型号满足一定的临床需求,如何既降低价格,又能让一些临床必需的品类中选,需要决策者的智慧设计好集采方案。
“此次骨科的运动医学产品,加上之前的髋关节、膝关节、脊柱三类产品,基本完成了对骨科常用类别耗材的采购,实现了骨科品类的全覆盖。下一步急需同步调整理顺骨科相关服务价格,体现骨科医生的服务价值。”廖藏宜说。
中信建投一份研报称,近年来高值耗材集采趋于常态化开展,覆盖品类持续增加,集采的规则设计持续优化,引导企业形成稳定价格预期。集采短期可能带来降价压力,落地一年后有望进入价稳量增阶段。
这份研报称,从前三批的降价幅度来看,关节、脊柱的价格平均降幅分别为82%和84%,相对此前冠脉支架集采93%的降幅更为温和。续约情况来看,以冠脉支架为代表的部分产品续约规则相对温和,价格出现一定幅度提升,2022年11月的国家冠脉支架期满接续采购中,中选产品的平均价格为770元/根,较首次集采平均价格上涨约10%。
在高值耗材集采方面,中央和地方齐头并进,采用分级分类的模式开展集采工作。除了国家层面的集采之外,地方还以省际联盟的模式开展带量采购,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冀、广东、陕西、河南等核心区域为主导的省际联盟,对起搏器、冠脉球囊、人工晶体及骨科创伤等耗材进行集采,将集采范围扩大至多个省份。
中成药国家带量采购启动
施子海表示,国家医保局坚持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在地方层面,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的化学药、中成药、干扰素以及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开展省际联盟采购,同时还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集采产品的质量监控和供应保障,促进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确保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成果。
2023年5月19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标志着中成药国家集采正式启动。在此之前,湖北、广东等省际联盟已经进行了多轮中成药带量采购。
浙商证券近日发布的一份名为《国采来了,再论中药》的研报称,对比化药集采,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相对温和。从省际联盟集采降幅来看,化药集采前8次集采的平均降幅为53%;中成药集采,湖北19省集采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山东省集采平均降幅44%,广东6省集采非独家产品拟中标的平均降幅为68%,独家产品拟中标平均降幅为22%,中成药集采降价相对温和。
这份研报参考前期省际中成药集采降幅,集采的规则设计会倾向于保护独家品种,预计本次中成药国家集采非独家产品降价幅度约40%,独家产品降价幅度约20%~30%。
地方联盟除了进行中成药集采,还在进行中药饮片的联合采购。5月31日,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采购办公室公布了中药饮片联合采购中选结果,21个中药饮片品种共有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预计8月底前患者能用上质优价宜的联采中药饮片。
廖藏宜认为,中药还是中药饮片的集采都面临很难进行一致性评价的问题,很多标准和适应症难以明细。集采降价的过程一定要兼顾中药的创新和发展,不能因为集采影响中医药创新和发展。
施子海表示,集采引导药品企业从过去的“拼渠道、拼销售”,转到目前的“拼质量、拼价格”,企业以质量谋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在集采的推动下,2018年以来,我国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累计数量,由当时的不足200种快速上升到目前的超过3000种,可以说高质量药品正逐步占据临床用药主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