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潘立超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健身产业刚刚起步。英吉多靠着给国外品牌做低端产品代工还能存活下去,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制造经验,但那时的产品制造,用掌舵人魏茂昌的话说:“只能算是‘粗制滥造’,没有核心技术可言,更谈不上研发能力”。
(资料图片)
2004年和2005年两年间,对于英吉多来说是“灭顶之灾”,因公司大股东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进而将作为担保公司的英吉多也拖入了深渊。“公司被法院查封拍卖,资金被冻结,公司基本上就等着破产倒闭了。”魏茂昌说,在所有人看来,英吉多只有一条路:走向灭亡。
权衡再三,魏茂昌作出了一个大胆地举动,他找来当时公司50多名员工,阐明了公司面临地困难,并表达了买下英吉多的想法。“一共凑了850万元,将法院拍卖的大股东60%的股权买了下来。”而同时也接下了大股东1350万元的债务。至于国外的股东,魏茂昌则派人与其谈判,通过用产品抵账的方式,将国外股东40%的股份收了回来。
除了低端代工,英吉多没有其他业务。好不容易救下来的公司不能毁在自己手里。魏茂昌当时就想到了低端代工永远救不活公司。而当时的行业内普遍奉行一个战略:成本领先。“就是不断地往下杀价,同行业之间互相残杀,客户也跟着杀价。我们1亿元的产值最后净利润才92万元。”
“杀价”是一条不归路,最终结局是集体灭亡。魏茂昌早早地洞察到了这一点,即便是抛掉正在盈利的低端代工业务,他也要带着英吉多跳出这个圈。
为了转型,魏茂昌跑到国外的健身器材展上寻找机会,在美国参加的一次世界体育用品展览会上,他嗅到了商机。“我到了美国一家很有名的高端健身器材的展厅里,第一次接触国外的高端客户和产品。”但美国的企业并没打算给魏茂昌机会,他被这家公司的一名总监当成“商业间谍”而请出了展厅。
不甘心的魏茂昌向对方进行了解释,并顺势攀谈。“我问他到过中国,接触过中国的健身器材企业吗?他说接触过。我又问青岛的企业呢?他回答说没接触过。”魏茂昌借机向这名总监发出了邀请,邀请对方如果有时间可以到青岛看一看。
“我没有为了业务而邀请他来,就是奔着想交朋友的目的,让他先来青岛看看,后来他真的来了。”魏茂昌说,他请这名总监喝了青岛啤酒,并在青岛游玩了一番,对方很高兴地回了美国。“第二次,他就把他们的董事长带来了。”
双方经过商谈,达成了合作,但对方出于“试水”的目的,第一单业务只让做了高端器材中最简单的训练凳。“他们当时在上海,我们就开车直奔上海,在酒店大厅里给他们看了样品。”听到对方满意地评价后,魏茂昌悬着的心落地了,英吉多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军了高端健身器材领域,随后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又开始做大型综合训练器的订单。而英吉多在魏茂昌地带领下,还完了债务,并且业务发展越来越壮大。
“英吉多真正的发展是在2012年还完了以前大股东的债务以后,那段时期我们是完美地错过了国内健身器材行业发展的热潮。”从2012年以后,英吉多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商业版图迅速扩张,以国际市场为主的英吉多在应对国外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建立了自己成熟完善的研发体系、生产体系和物流仓储体系,成为了能够独立完成设计、研发、生产的OEM企业。
2017年英吉多运动康复器材工程研究中心被评为“青岛市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凭借理性严谨的企业传统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几年来,英吉多已累计获得中国专利170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
“英吉多发展至今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奉献。同时也得益于青岛的营商环境,只有大环境好了,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魏茂昌说,英吉多能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青岛市的政策扶持。“去年我们中了青岛市体育局一个健身器材的标,从政策上和业务上,青岛市体育局对我们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帮助和扶持。”
今年以来,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部署,青岛市体育局准确把握形势,把打造一流体育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能,坚持把服务体育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实”字当头,积极出台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助力青岛体育产业跑出加速度。
标签: